全屏 金乡县街道地图 金乡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济宁金乡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济宁地图 辖区: 【梁山地图 | 泗水地图 | 汶上地图 | 嘉祥地图 | 金乡地图 | 鱼台地图 | 微山地图 | 邹城地图 | 兖州地图 | 曲阜地图 | 任城地图 | 市中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金乡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金乡县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南缘,邻接江苏省。总面积8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7万亩。总人口62万人(2010年)。金乡县录属孔孟之乡济宁市,地处风光秀丽的微山湖西畔,北依东岳泰山,南临重镇徐州,西连牡丹之乡,东傍孔孟故里。金乡县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圆葱之乡、金谷之乡、长寿之乡。金乡县辖9个镇、2个乡:金乡镇、胡集镇、霄云镇、羊山镇、鸡黍镇、王丕镇、马庙镇、司马镇、高河镇、化雨镇、兴隆乡、卜集乡。共8个居委会、653个村委会,1226个自然村。

中文名称: 金乡县
外文名称: Jinxiang
别名: 金乡县
所属地区: 中国 山东
下辖地区: 金乡镇、胡集镇、霄云镇等
电话区号: 0537
面积: 面积885平方千米
人口: 总人口61万人(2003年)
著名景点: 微山湖

目录

行政区划
街道名称
  1. 一:东西方向11条(由北向南)
  2. 二:南北方向13条(由西向东)
历史沿革
地理矿产
发达水运
县城历史考证
地名词语特征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产业
教育事业
金乡籍名人 
  1. 古代部分
  2. 近现代部分
客居及旅居金乡名人
金乡“金谷小米”
  概况
  金乡县,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全县总面积885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 (2010年)。
  县人民政府驻金乡镇,邮编:272200。行政区划代码:370828。区号:0537。拼音:JinxiangXian。

行政区划

   并建宣房宫于塞口上。汉武帝还为此作“瓠子之歌”二首,其末句是“宣房塞兮万福来”,后人以此将清代菏水运河改称万福河。从西汉帝到东汉明帝十三年(70),清代河水因黄河决口泛滥,遭到严重破坏,但菏水运河仍然存在,中游的昌邑不仅仍是山阳郡的首府,并且还是兖州刺吏部的所在地。
  五代,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处四战之地,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本漕运为以。北宋浚河三道通京师漕运曰:汴河,惠民,广济(五大河)。
  宋朝初年,吴越王钱镠进贡宝犀带,宋太祖赵匡胤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镠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大河一条”。五大河又名广济河,它包括古济水中段和整个菏水,在汴京四水中,广济河每年负责漕运粮六十二万石,青、兖、徐三州的贡粮经汶、泗,入菏水,通广济运至汴京。出现了每年过往船只达万余艘的兴旺景象。此时,羊山集“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百家”,商业经济已相当繁盛,“江淮百货走集,多贾贩,民竞刀锥,趋末者众”。
  据康熙十二年《金乡县志》记载:明末和清初,犹名菏水。清朝时期改名万福河或柳林河。康熙、乾隆年间曾两次疏万福河。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也曾大规模疏万福河渚河道。据金乡县志记载,万福河源于定陶县大薛庄东鱼河支流,流经定陶、成武、巨野,于马庙乡孙海村西入金乡境内,至卜集乡张烧饼村村东过境,经任城入微山湖汇入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金乡境内支流有彭越河、吴河、大沙河、羊山运河等。菏水运河这个《禹贡》记载的史前古河,历经沧桑,仍然存在,虽失去固定的水源,依靠雨水径流,成为季节性河道,但至今还是鲁西南地区诸河的干流,在水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城历史考证

  在金乡县这片土地上,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为有缗国,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当时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洛地区的咽喉.东汉建武元年(25),省爰戚,置金乡.据考证,汉武帝天汉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刘髆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多山,后除爰戚为金乡县,县名自此始至今,已1900多年。
  据《金乡县志》载,金乡县治原在今嘉祥县阿城铺.北朝魏,县治迁东缗故城,即今址.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土城,新建四门.东门名东作,西门名西城,南门名南熏,北门名北拱.“城周长七里三十步,城根阔一丈七尺,顶阔五尺,城外为隍,阔四丈六尺,深一丈一尺”.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复修城池,讫于七年七月.城基增阔到二丈七尺,顶阔增到一丈二尺,高提到二丈三尺.又计地输柴,烧砖三百余万,爰新东西门楼,增高六尺,易城土女墙以砖,修砖垛二千一百八十三,增城铺十五座,重以瓮门,临以凌堑,巍然焕新,讫为雄镇”.清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九年(1710),两次补集.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三年,重修砖城,“基宽一丈七尺,顶宽一丈一尺,周围一千零三十六丈.官修二段,四百五十丈六尺二寸;民修四段五百八十五丈三尺八寸.四门增修城楼,大券台,月城券台,马道,吊桥各四座”.咸丰九年(1859),新修城廓,“根基阔三丈五尺,顶阔一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周长一千六百余丈”.十一年(1861),绅士李垒等输资建四城隅炮楼。

地名词语特征

  1,境内自然村建村年代考据对全县1247个自然村的考证和统计分析,除17个村无据可考外,其余自然村建村千年以上24个(其中在周代1个,秦,汉时期建村6个,晋代3个,唐代15个),宋以后建村1206个(宋代13个,元代32个,明代830个,清代323个,民国后8个)。
  2,地名命名规律考自然村名称主要是依据名人姓氏,山水地理,古迹,因事传奇,吉祥佳言,古建筑物,矿藏物产,御敌战事而得名.(如鸡黍,鸡黍是东汉太守范式之乡,相传,东汉汉明帝办太学,山东山阳人范式河南汉南人张劭都是太学里的学生,是同窗好友,后范式,张劭并告归乡,不失千里结言,隔二处张劭按约定日期准时来探望,范式杀鸡为季厚待之,由此得名“鸡黍”.后有集市,随称为鸡黍集)。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金乡县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景观,使文物古迹遍布全境,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从而造就了金乡县深厚的历史文化.1956年-2004年县内进行过多次文物普查,发现古遗址27处,古墓葬16处,古建筑8处,文物点62处,征集文物361件,有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代史上著名的羊山战役就发生在金乡县羊山镇羊山,现在战役发生地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有数十万人到此瞻仰凭吊。

产业

  具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金乡大蒜,在全国创下一系列中华之最,即种植面积最大,常年达50万亩;总产量最高,达60万吨;单产最高,平均亩产1200公斤,最高亩产3000多公斤;单个蒜头最大,6公分以上的甲级蒜占70%,最大蒜头直径达18厘米,重620克;出口量最大;出口合格率最高,达90%。据中科院有关专家研究测算,金乡大蒜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最高;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荣获中国白皮蒜类唯一最高奖——银质奖;96年1月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96年3月金乡县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96年10月又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成为广泛共识,全县大蒜已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县委、县政府又作出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迅速转变的战略决策,依靠“金乡大蒜”知名品牌,由“以农富民”向“以工强县”目标迈进。
  金乡不仅盛产大蒜,而且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产蔬菜5亿公斤,有圆葱、芹菜、黄瓜、辣椒等30多个品种常年应市。引进种植美国、日本系列圆葱10万亩,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金乡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泽金黄,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是明清两代贡品,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全县拥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筑起了以机械、化工、电器、酿酒、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10大工业体系。亚洲最大的干式变压器生产厂家金曼克电气集团坐落于此。金乡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区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10千伏级干式变压器、万吨甲醇、菲律宾独资蔬菜精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兴建。金乡拥有专业批发市场42处,年经销金乡及周边省市大蒜260多万吨,“国际大蒜商贸城”年交易额25亿元,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菜篮子工程”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县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部门在金乡设立了“三检”驻金办事处,年自营出口创6000多万美元。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健全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金乡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教育事业

  金乡县境内有金乡一中、金乡二中、金乡四中、金乡五中、金育高中等五所高中,师资水平先进,多次获得济宁市高考先进表扬。

金乡籍名人 

古代部分

  彭越(?~前196),字仲。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汉初封梁王。后遭陷害,被吕后、刘邦残杀。
  孝宣许皇后(约前90-前71),名许平君,是孝宣帝刘询的皇后、元帝的母亲,谨小慎微,起居有度,服饰节俭,讲究礼法,守孝道。
  孝成许皇后(?—前8年),名许娥,许平君的侄孙女。汉元帝表兄弟许嘉之女,汉成帝第一位皇后。
  苏令(?~前14),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将领。
  丁恭,字子然,东汉经学家、学者,潜心研究公羊严氏春秋。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
  鲁峻(111~172),鲁国国君之后,亦为周公旦后人,品德高尚,研读诗书,曾任郎中谒者、河内太守丞、九江太守,为官清廉,政治清明。
  范式,字巨卿,曾任郡功曹、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是古代诚信的典范。他为官清廉贤达,在士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中有很高的声望。
  刘表(142-208),字景升,汉室宗亲,东汉末任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为汉末群雄之一。
  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山阳高平人,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官至侍中。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仲长统(179—220年),字公理,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
  王弼(226-249),字辅嗣,刘表之曾外孙,王粲族弟之孙兼继孙。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数种
  郗鉴(268-338),字道徽,号虞卿,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岳父,王献之的外祖父,官至东晋太尉。
  檀道济(?-436)今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南朝宋著名将领,屡建战功,曾出任中书侍郎、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临淮太守、梁国内史等职,先后封吴兴县五等侯、作唐县男。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计》即为其所作。
  郗纯,字高卿,唐进士,文才闻名,官至员外郎中、谏议大夫,凡七迁至中书舍人,为唐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著有文集60卷行于世。
  郗士美(756-819),字和夫,郗纯之子。唐名臣,历任黔州刺史,御史大夫,昭义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死后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景”。
  许仁,北宋宣和辛丑年(112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在天台山灵溪坊讲学,学生甚多,著有《灵溪新纪》若干卷。
  马绍(1239-1300),元大臣,善诗文,历任参议中书省事,历迁兵部尚书、尚书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中书右丞等职,为人廉洁刚正,勤政爱民。
  孙青,金朝官吏,曾任宣武将军、定远将军兼任金乡尹。据《金乡县志》载,孙青治理金乡“抚治有术,军民皆畏爱之”。
  杨挺高(1506-1584),明朝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等职,居官清廉,尤工诗词。曾与海瑞同赴京饮清官宴三次。
  李燧(1515-1585),字晦夫,别号梅台,嘉靖甲辰年进士,后历任员外郎、河南按察司佥事、浙江按察司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
  秦士奇,明书法家画家,天启进士。
  周一德(1676-1757),字克协,号旦复,清朝武科进士,著名儒将,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为官清正,深受军民爱戴,历任镇江参将、衡州协副将、镇旰镇总兵、勇健营提督兼总统事。著有兵书《火龙阵论》。
  李垒(1798-1861),清进士,他精于著作,著有《新疆小记》、《历代年号纪略》、《偶然草诗集》、《四书殊一》、《诸子集语》、《明史纪略》。

近现代部分

  杨汉章(1884-1969),名炳坤,字汉章,著名爱国人士,曾是同盟会会员,参与反清,反袁称帝等运动。建国后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文史馆馆长等职。
  杨一辰 (1905~1980) ,原名杨翼宸,字德如,又名台三。中共早期党员、革命家。解放后曾担任广州市委第二书记、华南分局组织部部长、第一书记、农业采购部长、城市服务部部长、第二商业部部长、商务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因在政治局内部会议上反对浮夸风而被贬任青海省商业厅厅长,1961年1月任河北省常委、副省长等职,文革中受“四人帮”迫害,1980年平反后曾任河南省副省长。
  杨翼骧(1918-2003),字子昂,是当代著名史学家。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解放后,1953年他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为当时史学史专业在全国仅有的四名博士生导师之一。杨翼骧一生著作颇丰,发表有《关于汉代奴隶的几个问题》、《为什么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曹操打乌桓是反侵略吗?》等论文。著有《秦汉史纲要》、《战国秦汉史通俗讲义》、《中国近代史》(与人合作)、《五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与人合作)等著作,对秦汉史的研究有所推动和发展。还与史学家吴泽共同主编了《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该书获得国家优秀著作奖,是当前中国史学史科的重要工具书。自己还独立编著了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编年》。他的其他著作和重要论文,都编入《学忍堂文集》中。杨先生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和朴实严谨的学风,赢得了学界同行的广泛赞誉。
  王杰(1942-1965) 城郊乡华堌村人。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入伍后,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63年2月2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同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最前面,为全连探路。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
  1965年5月1日,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6月28日,看过电影《自有后来人》,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誓言:“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象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战斗的最后一秒钟。”几天后,他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7月14日,训练时,炸药突然发生意外爆炸,在这紧急时刻,王杰毅然扑向炸点,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在场的十二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英勇牺牲。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要求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均发出向王杰学习的通知,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陆定一等都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王杰同志学习。
  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纪念馆。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县城文峰路和金山街交叉口落成。
  秦和珍 (1913.2~1996.9) 男,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济南市委原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山东省金乡县人。1933年7月在山东省立四乡师范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读书会、抗敌后援会等,进行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金乡县委民运部长、苏鲁豫支队四大队一营一连指导员、金乡县委书记、湖西地委秘书长、金巨县县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冀鲁豫七专署副专员、二专署副专员、冀鲁豫战勤指挥部副司令、中共泰西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泰安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惠民地委第一书记。1958年10月至1959年3月,任中共济南市委第一书记。1959年3月至1962年5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69年12月任山东省革委会政治部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4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革委会政治部副主任。1977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1983年4月至1985年6月,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曾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9月3日在济南逝世。
  周冠五(1918-2007)山东省金乡县人。1935年12月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3月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周冠五历任山东金乡县抗日敌后支援会干事、北方局党校学员;苏鲁豫边区人民义勇军班长、排长;苏鲁豫金嘉济工作团(中心县委)军事部长兼特务连长;苏鲁豫金乡县独立营营长;冀鲁豫四旅十一团一营营长;冀鲁豫金乡县大队大队长、冀鲁豫金乡县政府县长。解放战争时期,周冠五同志历任七分区二十团团长;二野七纵队特务团五十九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九团团长;江西贵溪军分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冠五先后担任石景山钢铁厂人事室主任、副厂长、厂长;石景山钢铁公司经理;首钢革委会副主任;首钢党委副书记、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兼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国家体改委委员;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当选中共八大、十大、十二大代表和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周冠五曾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995年2月离职休养。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冠五投身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建设,全力以赴、废寝忘食地学习钢铁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很快使自己成为钢铁生产和管理的内行,取得了领导经济工作和工业企业的主动权。在五、六十年代,他团结依靠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迅速恢复生产,打开局面。他领导石钢的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和一系列重点项目,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建成了我国第一套氧气顶吹转炉,为钢铁工业的建设、加快首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周冠五率领首钢成为我国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他创造的首钢承包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重视科技创新,领导首钢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在冶金行业里创造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他率领首钢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和发展,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成立了华夏银行;他长期坚持环保治理事业,把首钢建设成为清洁的花园式工厂;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了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他重视教育与培训,探索创办了卢沟工校,选拔培养和起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他始终把生产的发展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放在第一位,探索解决分配关系问题,创立了挂钩分配原则,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群众满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他亲自规划首钢的生活服务工作,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周冠五同志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他在长期的企业工作实践中注重理论和政策研究,总结了宝贵经验,系统地建立了科学严密的企业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体系,焕发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迅速发展了生产力,使首钢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锋。
  李成年,字丰亭,男,汉族,1935年出生,金乡县兴隆乡二郎庙东马庄村人,中共党员,少将。 李成年自幼跟随外祖父(清末秀才)读私塾,1950年考取济宁中学,1951年济宁中学分校时被分到济宁二中,1953年考取济宁一中高中部,1956年考取南京大学地质系(理科),第二年转到中文系。求学期间曾担任过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1962年9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特招入伍,在空军学院集训后分到空军报社,紧接着就到东北某高炮师下放锻炼,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196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月调回空军领导机关,历任编辑、记者、科长、处长、政工研究室副主任、空军宣传部长、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副军级),1993年7月被授少将军衔。1995年4月退休。 曾任空军政治部党委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政治部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曾被评为五好战士、优秀共产党员。1982年8月,任政工研究处处长时,曾作为空军政治部先进单位的代表,出席空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大会,受到杨尚昆等中央军委首长接见。 公务之余,撰写杂文、随笔、评论等发表于20多家报刊,曾出版杂文随笔集《三湖漫笔》、《湖畔思絮》。主编过《世界空战》、《空军角斗士》、《不服春光展翅飞》、《就业指南》等多种书籍。退休后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空军报、北京日报等20余种报刊发表作品,有多篇分获各类奖项。 跟随外祖父读私塾时曾临摹过多种书帖,培养了对书法的爱好与兴趣。退休后潜心练字,书作曾多次参加军内外大型书法展并获金、银等多种奖项,有的见诸报端,有的被档案馆、博物馆收藏,有的被收入《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中华书画经典》、《“将军杯”共和国百位将军墨宝集》等20多种大型典籍。在《解放军报》、《空军报》、《中国书法教育》、《书法报》、《书法导报》刊物发表评论和学书漫谈多篇。 现为东坡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北京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李成年积极支持家乡建设,1994年底,协助金乡县申办了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权;1997年,通过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报请空军领导和上级机关批准,将一架刚退役的歼6战斗机捐献给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杨圣明,山东金乡人,1939年7月13日生,从1966年至今的35年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财贸所和研究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财贸经济》杂志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等。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20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曾先后访问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波兰、匈牙利、越南等国家的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
  杨圣明的主要学术专著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概论》(与张守一合写),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消费结构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当代中国经济》(与杨坚白、李学曾合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式消费模式选择》(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价格模式转换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副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价格双轨制的历史命运》(与李军合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九十年代中国市场消费战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国内外市场接轨的理论与实务》(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关税制度改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邓小平财经思想研究》(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全球化与我国外贸体制建设》(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创新》(专著),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宏观经济透析》(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此外,杨圣明还发表了大约300篇学术论文。以上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曾先后五次荣获我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四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次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以及多项其他奖励。
  杨步胜 男,汉族,1927年6月22日出生,金乡县肖云镇柏树园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编辑。原任新华社了望周刊编辑部副总编辑,党委书记,正司局级。
  1945年6月任湖西大众报缮写员,缮写组长。1946年8月任湖西军分区第一武工队队员。1947年7月冀鲁豫日报新闻专修班学员。1948年4月任冀鲁豫日报通联科科员。1949年8月任平原日报工业组长。1953年1月先后任河南日报工业部主任、经济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报社编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党委副书记。1965年1月任新华社参编部主任。1978年9月任新华社平壤分社首席记者。1982年5月任瞭望周刊编辑部副总编辑,党委书记。1988年3月离休。离休后仍笔耕不缀,1992年应新华社出版社之邀,由台湾光复书局出版一套《中国地理百科》,共15卷,杨步胜撰写山东、河南卷部分,30万字,1992年撰写《漫话美国总统》一书,同时陆续发表一些回忆性文章。
  王方晨,1967年出生于山东金乡。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理事,国家一级作家。1988年初登文坛,现在东营市文化体育局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00多部(篇),共计35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榆树灵》、长篇纪实文学《天使的声音》、中短篇小说集《王树的大叫》、《背着爱情走天涯》、《祭奠清水》等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曾获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学奖、山东省第二届青年文学奖、《中国作家》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0至2005年,五年时间里王方晨共创作发表了37部中篇,49个短篇,散文、诗歌20余篇(首),计200多万字。对于这种疯狂写作、高速写作同行称之为“井喷”。2005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文化体育局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其作品研讨会,对其创作给予以了高度评价。其作品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特别善于表达社会生活中“个人”生存所经受的惨痛考验和人性尊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以高度的概括力真实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由于人文文化因素的激活,他的作品具有当下中国文坛相当罕见的“中国性”。
  他发现了乡间世界的丰富内质,《乡村火焰》、《王树的大叫》、《说着玩儿的》等作品开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乡土先锋”叙述风格,他以先锋派的姿态开拓乡土小说的写作范式,把乡土体验、现实批判、先锋意识等“杂糅”在一起,使得乡土小说具有典型的“先锋”特征,被评论界称为“山野间的先锋”,有着“锋利的审视批判眼光”、“开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乡土先锋’的叙述风格”。

客居及旅居金乡名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诗仙”。李白曾寓居任城(今济宁市)多年,也曾多次来过金乡,与当时金乡县令范金乡及官员薛少府交好,且写下《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赠范金卿》一、二,《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等诗作。《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今属山东)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了这首送别诗。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文学家。济州巨野人,曾迁居金乡县东关村花园附近居住。北宋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校官等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迁居金乡后,应金乡张氏园亭主人的邀请,写下《金乡张氏重修园亭记》一文。
   石延年(994-1042),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宋真宗时为三班奉职,即后来的承节郎,后为金乡知县。以太子中允,密阁校理卒汴京。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石延年在任金乡县令时,游张氏园亭,为园主人题赠了七律《金乡张氏园亭》。
  王玉玺,山东原省副省长。 山东滕州人。 1939年3月生,1975年5月-1977年6月任金乡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人武部政委;1977年6月-1983年9月任济宁地委副书记;1983年9月-1986年6月在省委党校干部专修科学习;1986年6月-1988年1月任济宁市委副书记;1988年1月-1991年7月任济宁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1年7月任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兼省政府机关党工委书记。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曾任五届省委委员。1993年4月在省第八届人代会上当选为副省长。
  王玉玺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他把书法艺术与墨子研究相结合,使“艺术为墨学增辉”。他先后出版7部书法作品集,其中《王玉玺书七体千字文》、《墨子兵书》、《王玉玺八体书古今名人评墨子》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殊荣。王玉玺不仅善于书法,而且爱收藏,藏砚近500方。

金乡“金谷小米”

  金乡“金谷小米”是马庙镇的著名特产。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马坡。金谷米和山东章丘米、山西沁州米、河北桃花米并称中国四大名米。金谷米色金黄,性粘味香,米质优异,营养丰富,居四大名米之首。金谷小米稀饭,闻之清香,食之甘美,具有热补、润肠功能,系难得的滋补佳品。早在康熙年间(1684年),康熙和礼部尚书庶子张玉书南巡私访,有一天住在金乡城西赵河边的大吴庄军马场,就喝到用当地小米、绿豆做成的稀饭,的确香甜可口,大加赞赏,称为“奇米”。金谷受到皇封。每年秋后都要挑选上等当地米送往京城。从此声名大作,誉满全国。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大庆时,周总理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1985年金谷米被编入《山东农业名产》,同年选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为济宁市的八大特产之一。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